原文服务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摘要:
目的:为临床上保留迷路在内镜下行桥脑小脑三角区病变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20例40侧成人尸头上模拟颞骨径路保留迷路内镜手术,测量乙状窦内侧至总骨脚、岩上窦下缘至外半规管在岩部后骨板延长线之间距离,对可操作范围进行评估,对内镜的导入角度进行研究.并就如何避免损伤半规管、颈静脉球、面神经、乙状窦、岩上窦等结构提出看法.结果:岩上窦下缘至内淋巴囊上缘距离为(9.53±2.64)mm,乙状窦内侧至总骨脚距离为(13.89±2.34)mm,至内淋巴管距离为(10.62±2.09)mm;由该三条线构成的上底为13.89mm,下底为10.62mm,高为9.53mm的梯形为内镜操作范围.乙状窦距颞骨表面距离(以乙状窦上膝为标准)为(5.27±1.60)mm,乙状窦宽度为(11.97±2.10)mm,上下膝长度为(24.78±4.21)mm,乙状窦与外耳道后壁距离为(13.59±3.03)mm,岩骨后骨板至后半规管后缘、总骨脚后缘距离分别为(4.07±1.26)mm和(5.58±1.49)mm,内镜的导入角度应力争与岩部上嵴平行,这样的角度最便于观察和操作,且不易损伤内部重要结构.我们测得的岩部上嵴与矢状线之间角度为(63.87±9.31)°.结论:保留迷路所得到的操作范围完全可以满足在内镜下行脑桥小脑三角区手术的需要,前移、宽大和深位乙状窦对手术影响较大,该术式对内听道内的病变不适宜.
推荐文章
内镜下迷路后径路桥小脑角区结构定位
内耳门
内镜
桥脑小脑三角区
三叉神经
舌咽神经
内耳门周结构对内镜下脑桥小脑三角区手术的影响
小脑下前动脉
内耳门后唇
内窥镜
脑桥小脑三角
内镜下迷路后入路小脑桥脑角区解剖学研究
解剖学
迷路后入路
内镜
小脑桥脑角
内镜辅助的乙状窦前-迷路后锁孔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
锁孔
桥小脑角
内窥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迷路后径路内镜下行脑桥小脑三角区手术的解剖学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迷路 内镜 脑桥小脑三角区 半规管 乙状窦
年,卷(期) 2003,(5) 所属期刊栏目 颅底微创外科解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5-44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2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65X.2003.05.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丁学华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 71 309 9.0 13.0
2 廖建春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耳鼻咽喉科 94 591 13.0 18.0
3 朱杭军 13 32 3.0 5.0
4 秦时强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 14 134 6.0 11.0
5 王志潮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 9 56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8)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6)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迷路
内镜
脑桥小脑三角区
半规管
乙状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
1001-165X
44-1153/R
大16开
198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23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