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下迷路后人路小脑桥脑角区解剖标志与定位方法.方法 在10例(20侧)成人头颅标本上模拟内镜下迷路后入路手术,观察内听道与桥脑小脑角区各组颅神经之间的关系,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以外半规管水平上的后半规管后缘为标志点:后半规管后缘距内耳门后缘(15.89±1.61)am.距三叉神经下缘(27.43±3.25)mm,距舌咽神经上缘(19.39±2.57)mm;后半规管后缘-内耳门后缘连线与后半规管后缘-舌咽神经上缘连线的夹角为16.78°±2.06°,后半规管后缘-内耳门后缘连线与后半规管后缘-三叉神经下缘连线的夹角为16.25°±2.88°.结论 内镜下迷路后入路小脑桥脑角区手术具有损伤小,暴露清晰,多角度观察等优点,对于显微外科手术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推荐文章
内镜下迷路后入路小脑脑桥角及内耳门区手术的实验解剖
小脑脑桥角
尸体解剖
内窥镜检查
迷路后入路
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至颅底斜坡区的解剖学特点
神经内镜
扩大经鼻入路
颅底斜坡区
解剖学
迷路后入路在桥小脑角区手术中的应用
小脑脑桥角
神经瘤,听
迷路后入路
显微镜-内镜双镜联合技术
颞下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与应用
手术路径
颞下入路
锁孔手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镜下迷路后入路小脑桥脑角区解剖学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耳科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解剖学 迷路后入路 内镜 小脑桥脑角
年,卷(期) 2009,(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7-24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64.9|R651.11
字数 25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2922.2009.03.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耀东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88 371 9.0 16.0
2 郑亿庆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221 1210 17.0 25.0
3 陈斌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73 364 10.0 15.0
4 张志钢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73 344 10.0 15.0
5 陈穗俊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95 613 12.0 21.0
6 郭晓娟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12 28 3.0 4.0
7 付佳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解剖学
迷路后入路
内镜
小脑桥脑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耳科学杂志
双月刊
1672-2922
11-4882/R
16开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82-114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1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55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