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检测热灭活或紫外线(UV)灭活的EB病毒(EBV)刺激培养的人脐带血B细胞产生IgG 和IgM的效应.方法: 常规分离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BMC), 以L-亮氨酸甲酯去除法, 去除单核细胞、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以2-氨乙基硫脲溴化物(AET)处理绵羊红细胞(SRBC)的花环形成分离法, 去除T细胞以获得纯化的B细胞.分别用UV和热灭活的EBV刺激培养的B细胞后, 用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gG和IgM的产生.结果: 以UV灭活的EBV刺激培养B细胞后18 d起, IgG和IgM的产生具有意义(P<0.05); 而热灭活的EBV刺激后, 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UV灭活EBV具有诱导IgG和IgM产生的作用, 但有明显的时效性, 提示EBV诱导IgG和IgM 产生, 可能是通过病毒的蛋白成分实现的, 为进一步验证EBV功能蛋白诱导天然自身抗体(NAA)产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推荐文章
EB病毒蛋白对免疫球蛋白产生的调节作用
免疫球蛋白
EB病毒
CD5+B细胞
EB病毒感染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EB病毒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儿童
EB病毒系列检测在小儿EBV感染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EB病毒
EB病毒系列抗体
小儿
EBV感染
儿童急性白血病与TORCH和EB病毒感染
儿童
急性白血病
TORCH
EB病毒
感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EB病毒蛋白诱导IgG和IgM产生的作用
来源期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自身抗体 EB病毒 B细胞
年,卷(期) 2003,(1)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104
页数 2页 分类号 R392.11
字数 23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7-8738.2003.01.03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玉峰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皮肤性病中心 278 1616 19.0 26.0
2 高天文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皮肤性病中心 347 2023 20.0 29.0
3 潘蕾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 67 277 9.0 13.0
4 张衍国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皮肤性病中心 86 211 7.0 9.0
5 付萌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皮肤性病中心 74 234 8.0 12.0
6 王琳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皮肤性病中心 77 375 12.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自身抗体
EB病毒
B细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月刊
1007-8738
61-1304/R
大16开
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52-184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13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39763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