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鞍子山超单元由4个单元组成,各单元不同程度地发育岩浆侵位变形构造.侵位变形构造主要由叶理构造组成,闪长质包体、钾长石斑晶总体按优选方位定向,三者产状一致,平行接触带分布.从早期单元至晚期单元,随着岩浆侵位叶理构造变形强度减弱,闪长质包体数量减少,压扁变形程度降低,钾长石斑晶从明显按优选方位定向到杂乱分布.根据上述特征,将该超单元岩浆侵位变形构造划分为强侵位变形、中等侵位变形、弱侵位变形及基本无侵位变形4个带.
推荐文章
花岗岩构造与侵位机制研究进展
花岗岩体
构造样式
侵位机制
造山带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麻粒岩构造侵位过程中变质变形演化
变质变形
麻粒岩
构造侵位
造山带
喜马拉雅
辽宁庄河地区花岗岩侵位机制及岩浆动力学的初步探讨——以光明山花岗岩复式岩体为例
花岗岩
侵位机制
岩浆动力学
光明山复式花岗岩岩体
辽宁省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构造岩浆侵位的接触构造体系与成矿
构造岩浆
侵入接触构造体系
大冶铁矿
铜陵铜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辽宁庄河鞍子山超单元岩浆侵位变形构造
来源期刊 地质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辽宁庄河 鞍子山超单元 叶理构造 闪长质包体 岩浆侵位变形构造 晚侏罗世
年,卷(期) 2003,(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8-123
页数 6页 分类号 P588.1
字数 54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2552.2003.02.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启伟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辽宁庄河
鞍子山超单元
叶理构造
闪长质包体
岩浆侵位变形构造
晚侏罗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通报
月刊
1671-2552
11-4648/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2-76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09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