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测定口腔不同部位菌斑在进食后pH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部位菌斑产酸力的差异及唾液在产酸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微型pH电极接触法原位测试患龋状况不同者上、下颌,健康部位与龋坏部位菌斑及唾液pH在含漱糖液前后1h内的变化.结果:不同部位菌斑pH在漱糖后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患龋状况不同者健康部位菌斑pH在用糖后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上颌菌斑pH变化幅度均较下颌明显;龋洞内菌斑pH变化幅度均较健康部位明显;唾液与菌斑pH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口腔不同部位菌斑内的产酸代谢活动存在差异,这可能主要与不同部位唾液对糖的清除有关;而唾液的缓冲作用对菌斑的产酸代谢无明显影响.
推荐文章
危重患儿胃液pH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危重病人
儿童
胃液
pH
预后
苜蓿内生根瘤菌分布部位与数量变化动态
苜蓿
内生根瘤菌
生育期
器官
刺激性唾液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刺激性唾液 流率 分泌型IgA β2-微球蛋白 Sj(o)gren综合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部位菌斑pH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唾液的关系
来源期刊 口腔医学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牙菌斑 唾液清除率 pH测定 龋病
年,卷(期) 2003,(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35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81.2
字数 261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651.2003.05.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鲁川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口腔科 135 866 14.0 21.0
2 徐小娟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口腔科 6 59 5.0 6.0
3 安建平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口腔科 30 229 9.0 14.0
4 苏军 1 10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8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牙菌斑
唾液清除率
pH测定
龋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口腔医学研究
月刊
1671-7651
42-1682/R
大16开
武汉市武昌珞瑜路237号
38-119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418
总下载数(次)
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