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论证人淋巴结为具有内源性抗生物素结合活性(EABA)的器官.方法以LSAB法、EnVision法、实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及椭偏成像生物显微技术,通过肝癌单克隆抗体 Hepama-1对人淋巴结的反应,进行实验论证.结果 LSAB法曾对人淋巴结呈强阳性,但EnVision法、实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及椭偏成像生物显微技术对人淋巴结呈阴性.结论人淋巴结具有内源性抗生物素结合活性.
推荐文章
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观察
肠系膜淋巴结炎
给药途径
抗生素
抗生素配合腹部穴位按摩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分析
头孢唑肟钠
穴位按摩
肠系膜淋巴结炎
临床疗效
内源性大麻素-生物合成、信号转导及生物降解
大麻素系统
N-花生四烯酰乙醇胺
2-花生四烯酰甘油酯
生物合成途径
信号转导
降解途径
大肠癌组织蛋白酶D、内源性雌二醇及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互关系
组织蛋白酶D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内源性雌二醇
大肠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淋巴结的内源性抗生物素结合活性
来源期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抗生物素蛋白 内源性抗生物素结合活性 淋巴结 椭偏成像生物显微技术
年,卷(期) 2003,(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7-64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41|R392.1
字数 28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7399.2003.06.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杰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 27 125 5.0 10.0
2 靳刚 中国科学院北京力学研究所 34 169 8.0 12.0
3 朱建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病理科 38 124 6.0 9.0
4 谢弘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27 213 8.0 13.0
5 来文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3 2 1.0 1.0
6 陈中健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抗生物素蛋白
内源性抗生物素结合活性
淋巴结
椭偏成像生物显微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月刊
1001-7399
34-1073/R
大16开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内
26-54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33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360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