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竹蛾幼虫的致病性及其生态. 方法在竹蛾流行区进行问卷、现场调查,实验室人工饲养竹蛾等. 结果问卷调查2 143名林区职工或村民,因接触竹蛾幼虫而发生皮炎者2 102人,发生率为98.09%.0~、10~、20~、30~、40~、50~、60~、70~各年龄组竹蛾幼虫皮炎的发生率分别为86.36%(114/132 )、88.08%(170/193 )、100%(314/314 )、100%(452/452)、100%(520/520 )、100%(353/353 )、100%(122/122 )、100%(57/57).皮炎患者伴有瘙痒、风团、局部潮红、咽喉不适、咳嗽、全身不适等症状的分别为98.09%(2102/2143)、93.93%(2013/2143)、89.31%(1914/2143)、3.36%(72/2143)和3.13%(67/2143)、77.69%(1665/2143);尚未见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不良反应.问卷调查和实验室人工皮炎实验均证实,各期竹蛾活幼虫、竹蛾幼虫龄间蜕下的皮壳及刺毛、死竹蛾幼虫皮壳上的刺毛均为致病原.采集的虫种经鉴定有5种,即竹斑蛾、竹镂舟蛾、竹篦舟蛾、刚竹毒蛾和华竹毒蛾. 结论竹蛾幼虫可引起皮炎,对人体健康能造成一定危害,应引起重视.
推荐文章
白僵菌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致病力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白僵菌
沙棘木蠹蛾
致病力
产孢量
松苗猝倒病不同病原物的致病性差异及其生防细菌的筛选
松苗
猝倒病
致病性
生防细菌
16S rDNA序列分析
竹鼠源致病性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鉴定
竹鼠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分离鉴定
三种竹鼠源致病性细菌混合感染病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分析
竹鼠
大肠杆菌
棒状杆菌
绿色气球菌
混合感染
组织病理学观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竹蛾幼虫致病性及其生态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昆虫 竹蛾 致病性 皮炎 生态
年,卷(期) 2003,(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8-31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84.9
字数 26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234.2003.05.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朝品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 241 1563 18.0 28.0
2 崔玉宝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 27 155 8.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昆虫
竹蛾
致病性
皮炎
生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月刊
1673-5234
11-5457/R
大16开
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楼中路11号
24-81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20
总下载数(次)
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