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上海医学       
摘要:
目的观察双腔心脏起搏器(DDD)不同房室延迟(AVD)时心功能与体表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探讨根据体表心电图QT间期优化AVD的可行性.方法 19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起搏器患者,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66.79±15.52)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不同AVD起搏时心排量(CO)、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LVESd/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同时单盲测量不同AVD起搏时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心房起搏频率预设为75次/min,AVD自90 ms起以30 ms步长依次递增至240ns.结果随着AVD的递增,心功能和QT间期随之改善和延长,达峰值后又逐渐下降.超声心功能最佳时所对应的AVD与QT间期最大时所对应的AVD的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158.80±13.64)ms和(163.30±30.41)ms,P>0.05];QT间期最大时所对应的心功能各参数与最佳超声心功能各参数相似[CO分别为(6.29±1.75)L/min和(6.50±1.54)L/min;LVEF分别为(65.89±10.80)%和(67.04±11.19)%;P值均>0.05];QT间期值与CO呈显著正相关性(r=0.70,P<0.05).结论 QT间期随不同AVD时的心功能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体表心电图QT间期可进行AVD优化.
推荐文章
AV间期对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LVEF、NT proBNP的影响
双腔起搏器
AV间期
左室射血分数
N 末端脑钠肽前体
应用双腔起搏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实现双室收缩再同步超应答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疗法
双腔起搏器
生理性起搏
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
心电图P波宽度在优化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中的价值
双腔起搏器
体表心电图
房室间期
P波宽度
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房室间期的程控管理
房室间期
心脏超声
双腔起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根据QT间期优化双腔心脏起搏器房室延迟的探讨
来源期刊 上海医学 学科
关键词 房室延迟 QT间期 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 起搏器,人工
年,卷(期) 2003,(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1-65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9934.2003.09.01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房室延迟
QT间期
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
起搏器,人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医学
月刊
0253-9934
31-1366/R
16开
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623号
1978-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697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86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