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了解裂头蚴病的感染方式、诊断要点及防治原则,以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通过活体组织检查法,将手术摘除的皮下肿物剥除外层纤维被膜,在两张载玻片间压平、镜检.结果:裂头蚴呈长带形虫体,白色,大小为23.0 cm×0.4 cm,头部膨大,末端钝圆.体前端中央呈唇状凹陷,体内含大量石灰小体,体不分节,体表具明显横皱褶.结论:皮肤裂头蚴病是以皮下肿物为主要特征,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寄生所致,其皮下肿物具有游走性.手术摘除之肿物内可查见裂头蚴.
推荐文章
脑裂头蚴病1例报告
脑裂头蚴病
磁共振成像
迭宫绦虫属
寄生虫疾病
脑裂头蚴病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脑裂头蚴病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立体定向
免疫学检查
脑裂头蚴病的CT、MRI诊断
脑曼氏裂头蚴病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立体定向
免疫学检查
老年男性前列腺特异抗原异常随访十年分析
老年男性
前列腺特异抗原
异常随访十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皮肤裂头蚴病误诊十年分析
来源期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裂头蚴病/诊断 皮下肿物 误诊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1-362
页数 2页 分类号 R383.34
字数 29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587X.2003.03.03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冰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95 473 11.0 16.0
2 崔黎明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16 130 7.0 11.0
3 李淑红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37 244 10.0 13.0
4 吴春凤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2 34 2.0 2.0
5 田景崎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1 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46)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裂头蚴病/诊断
皮下肿物
误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587X
22-1342/R
大16开
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828号
12-23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31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349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