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离和培养毛囊无黑素性黑素细胞,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胶原酶V游离毛囊,0.5%分离酶消化婴幼儿包皮.0.05%胰酶和0.53 mmol/L乙二胺四乙酸(EDTA)消化游离的毛囊和来自包皮的表皮,分别制备单细胞悬液进行培养.传至第3代,待细胞爬上盖玻片后,分别以NKI/beteb和HMB-45单抗染色.结果:毛囊的培养细胞,绝大多数为双极细胞,增殖较快,被NKI/beteb单抗识别,而HMB-45染色阴性.包皮的黑素细胞染色结果则与之相反.结论:毛囊的外根鞘中存在功能和形态上不成熟的无黑素性黑素细胞(AMMC).AMMC长期培养的成功,有利于研究AMMC在毛囊生物学中所起的作用.
推荐文章
毛囊内黑素细胞研究进展
黑素干细胞
毛发周期
黑素细胞
鞣花酸抑制黑素细胞黑素合成及黑素传递的实验研究
鞣花酸
黑素细胞
一元酚单氧酶
角蛋白细胞
窄谱中波紫外线通过下调miRNA-25表达促进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生成
窄谱中波紫外线
miRNA-2 5
黑素细胞
黑素生成
表皮黑素细胞的纯化
黑素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纯化
包被材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毛囊无黑素性黑素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来源期刊 临床皮肤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外毛根鞘 无黑素性黑素细胞 培养 分离
年,卷(期) 2003,(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9-51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813.1+1
字数 28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4963.2003.09.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慧军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29 339 11.0 17.0
2 朱文元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266 2445 24.0 39.0
3 王大光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70 530 13.0 20.0
4 张汝芝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19 129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外毛根鞘
无黑素性黑素细胞
培养
分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皮肤科杂志
月刊
1000-4963
32-1202/R
大16开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28-7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39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3788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