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温病因感邪的兼挟,或体质的差异,病程中常出现寒热夹杂,须用寒热并用的方法治疗.(1)辛温解表与辛凉解表合用:本法是用于外感初起、寒热境界不十分清楚时的应变治法.此法在外感疾病中应用颇广.(2)温散与清里并用:本法多用于温病邪热内盛,兼有风寒外束之证,如防风通圣散之泻火通里、疏风清热.(3)温阳与清热并用:本法用于邪热炽盛,又有阳气虚寒的寒热并见证,如椒梅汤之祛寒泄热.(4)苦辛通泄:本法主要用于湿温病湿热互结,壅滞中焦之证,如半夏泻心汤之类.(5)寒热反佐:本法是以寒凉为主稍佐温热,或以温热为主稍佐寒凉的方法,如桂枝白虎汤等.本文还结合临床病例,具体说明寒热并用在温病治疗中的应用.
推荐文章
寒热并用在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运用中的策略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
寒热并用
清上温下
温通并行
平调阴阳
寒热并用法的学术源流
寒热并用法
先秦两汉时期
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伤寒杂病论》寒热并用法及其临床运用探析
《伤寒杂病论》
寒热并用法
临床运用
中药配伍
规律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寒热并用
攻补兼施法
肿瘤
中医理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浅论温病治疗中的寒热并用
来源期刊 四川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温病 寒热并用
年,卷(期) 2003,(2) 所属期刊栏目 证治探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5
字数 261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649.2003.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林静 5 24 4.0 4.0
2 刘楠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温病
寒热并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中医
月刊
1000-3649
51-1186/R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51号
62-26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566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989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