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新月体肾炎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科1981年~2002年10月经肾活检确诊的56例患者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特点,治疗方法与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特别近10年来患者血清学进行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和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检测.结果56例中男性34例(60.7%),女性22例(39.3%);平均年龄为28.02岁(5~69岁),5~15岁(10例)占17.9%,16~40岁34例(60.7%),41~69岁12例(21.4%).原发性急进性肾炎19例(33.9%),原发性小血管炎10例(13.9%),狼疮性肾炎8例(14.3%),紫癜性肾炎6例(10.7%),IgA肾病6例(10.7%),肺出血肾炎综合征5例(8.9%),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各1例(1.7%).临床表现:肾脏表现主要浮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少尿或无尿,不同程度的贫血与高血压,均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外表现有发热,皮损,咯血,关节痛等系统疾病表现,病理肾脏大小正常或稍大,光镜下有大新月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肾炎中青年男性多见,早期强化治疗有效.抗GBM抗体型以青年男性多见,强化血浆置换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Ig沉积阴性或弱阳性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原发性小血管炎,强化治疗有效,本院10例除2例死亡外均缓解.结论在我国新月体性肾炎以免疫复合物沉积者多见,但抗GBM抗体性肾炎和ANCA阳性小血管致肾炎并非少见,本组占第二位.早期强化治疗可完全缓解或脱离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