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解广州市中草药中铜、锌的含量,指导肝豆状核变性病患者合理服用中草药,在广州市主要中草药市场采样,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其铜、锌的含量.结果表明,所测中草药中铜的含量范围为0.52~10.45 mg/kg,锌的含量范围为0.00~35.77 mg/kg.提示广州地区川芎、北芪铜含量最高,肝豆状核变性病患者应减量服用;建议服用锌高铜低的半夏、玉竹、生地、杜仲.
推荐文章
肝豆状核变性病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肝豆状核变性
存在问题
简易手册
对策
12例肝豆状核变性病人临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铜蓝蛋白
K-F环
磁共振成像
肝功能
肝豆状核变性的循证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
循证医学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点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K-F环
铜蓝蛋白
误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肝豆状核变性病患者常用食疗中药的选择
来源期刊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草药 肝豆状核变性病
年,卷(期) 2004,(10)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2.4
字数 14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446X.2004.10.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红英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27 125 6.0 10.0
2 吴珏珩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29 189 7.0 12.0
3 郑文晖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12 265 4.0 12.0
4 张选红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21 105 6.0 10.0
5 汤丽芬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10 62 5.0 7.0
6 林广云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16 111 6.0 10.0
7 许燕春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草药
肝豆状核变性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月刊
1006-446X
44-1396/T
16开
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9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89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