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选择大鼠各个肠段进行肠吸收试验,考察氧化苦参碱在大鼠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部位的吸收情况,确定是否存在药物特异性吸收部位,以此来证明氧化苦参碱制备成缓释制剂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小肠外翻肠囊法试验,用HPLC法检查肠液中药物浓度。结果苦参素在2 h内空肠和回肠中的累积吸收量最大,在十二指肠和结肠的吸收量次之,依次为338.5、318.8、228、201.5μg·h-1。结论氧化苦参碱在小肠各肠段均无特异吸收,适合制成缓释制剂。
推荐文章
氧化苦参碱大鼠肠道吸收机理及吸收部位的研究
氧化苦参碱
大鼠
吸收部位
吸收机理
被动转运
HPLC检测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苦参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HPLC同时测定当归苦参丸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
当归苦参丸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HPLC
治带片中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HPLC法测定
治带片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高效液相色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氧化苦参碱在大鼠离体小肠各肠段吸收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药剂学 氧化苦参碱 小肠吸收 高效液相色谱法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冬梅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33 266 8.0 16.0
2 何仲贵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242 1736 22.0 33.0
3 刘晓红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25 112 8.0 10.0
4 李磊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15 111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药剂学
氧化苦参碱
小肠吸收
高效液相色谱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剂学杂志
双月刊
2617-8117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沈阳药科
出版文献量(篇)
55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