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中国历史上,规模比较大的中外文化交流共有三次。第一次是汉唐时期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宋明理学;第二次是明末清初以利玛窦为先驱的一批欧洲耶稣会士的东来,从而使中西文化有了第一次真正直接的交流;第三次则是在鸦片战争后的近代,这是在西方大规模殖民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导致的西方文化的强行输入。~①在元代,虽已有马可·波罗、鄂多立克等极少数欧洲人来过中国并留下了著述,但他们对中国的考察了解大多流于表面。当然,这些早期到过中国的欧洲人,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
推荐文章
北京古观象台与中西文化交流
北京古观象台
天文遗存
文化交流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中西文化差异
英语学习
语言文化
跨文化交际
解读中西文化间距
文化身份
文化交流
反映在称谓语上的中西文化差异
称谓语
文化差异
语用对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耶稣会士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兴盛
来源期刊 首都博物馆论丛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交流 背景 中国 耶稣会 时期 欧洲人 中西文化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73
页数 8页 分类号 K24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交流
背景
中国
耶稣会
时期
欧洲人
中西文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首都博物馆论丛
年刊
大16开
北京市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5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