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评估人体内O-(2-18F-氟代乙基)-L-酪氨酸(FET)吸收剂量,选择小鼠作为模型.由小鼠尾静脉注射FET后,在10、30、60、120和180 min 时处死动物,测定小鼠体内各脏器放射性分布,换算至标准人体内分布数据,按标准医学内照射吸收剂量(MIRD)计算法,估算人体内FET辐射吸收剂量.结果表明:人体骨内照射吸收剂量最高,其值为4.78 pGy/Bq,脑和全身内照射吸收剂量最低,约为1.6 pGy/Bq,其它脏器内照射吸收剂量为1.6~3.5 pGy/Bq,有效剂量为9.0 pSv/Bq.按一次静脉注射FET注射液370 MBq估算,有效剂量为3.3 mSv,其值处在常规核医学研究中可接受的有效剂量范围之内.
推荐文章
O-(2-18F-氟代乙基)-L-酪氨酸的全自动合成
FDG合成系统
O-(2-18F-氟代乙基)-L-酪氨酸
全自动合成
由大鼠体内分布估算6-18F-L-多巴在人体内的吸收剂量
6-18F-L-多巴
大鼠
体内生物分布
辐射吸收剂量
微波加热法合成O-(2-[18 F]氟乙基)-L-酪氨酸
18F
氟乙基
L-酪氨酸
微波加热
O-(2-[18F]氟代乙基)-L-酪氨酸的合成及临床实验
O-(2-[18F]氟代乙基)-L-酪氨酸 PET 脑肿瘤 核素显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体内O-(2-18F-氟代乙基)-L-酪氨酸辐射吸收剂量的估算
来源期刊 同位素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O-(2-18F-氟代乙基)-L-酪氨酸(FET) 小鼠 生物分布 辐射吸收剂量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73
页数 5页 分类号 R817.91
字数 32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512.2004.0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小兰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 23 121 7.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3)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O-(2-18F-氟代乙基)-L-酪氨酸(FET)
小鼠
生物分布
辐射吸收剂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同位素
双月刊
1000-7512
11-2566/TL
大16开
北京275信箱65分箱
82-681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0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8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