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成都、重庆是西部仅有的三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中的两个城市,其综合经济实力居西部大中城市之首.成渝两市比邻,空间距离仅300公里,是西部乃至国内典型的双子星城.成渝地区也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成都平原的城市密度达每万平方公里2.4个,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达到东部地区的城市密度.1952年建成通车的成渝铁路是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1995年建成通车的成渝高速公路是四川省域内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在成渝交通轴线上分布着成都、简阳、资阳、内江、永川、重庆等城市,使沿成渝铁路(高速公路)一线成为四川盆地内最为重要的以铁路、高速公路为轴线的典型的带状城市发展轴线.成渝两市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成都在科技、金融、商贸、文化教育方面优势明显,对成都平原地区的中小城市起着重要的幅射与带动作用.重庆制造业基础雄厚,工业水平较高,又是西南的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向东可与武汉城市群相接,经过西南出海通道与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紧密相连,成为西南地区连接东中部地区的枢纽.成渝地区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区域早以存在,但作为一个经济区域却至今尚未发育成形,成渝这一对双子星城始终难以融合为一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渝两市并未凭借地理相邻、优势互补、交通顺畅的有利条件形成密切的分工合作关系,携手共进、协同发展,竞争远大于合作,离散远大于聚合.经济上的分离使成渝两市只能孤军奋战,彼此都丧失了许多发展机遇,成渝地区也因两个中心城市的各自发展而成为一盘散沙.
推荐文章
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时空变化特征
成都
重庆
成渝经济区
都市区
成渝经济区与成渝城市集群、成内渝经济带
成渝经济区
城市带
城市群
城市集群
成渝经济区城市流强度研究
成渝经济区
城市群
城市流
城市流强度
空间联系
实施有效合作,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小组合作
数学教学
共同发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成渝经济区:成都、重庆共同发展的历史契机
来源期刊 学术动态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
页数 3页 分类号 F12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戴宾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4)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学术动态
季刊
N
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4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