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扫描电镜和动态流变仪研究了PC/UHMWPE/HDPE-g-GMA(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混物的微观形态结构和增容剂HDPE-g-GMA及UHMWPE对共混物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微观形态与动态流变性能之间的关系. 当UHMWPE用量低于4 g时(PC用量为100 g,m(增容剂)∶ m(UHMWPE)=1∶ 1.5,下同),分散相分布均匀;当其用量大于4 g时,分散相尺寸有所增大. 随着剪切频率的增加,共混物的复模量降低,损耗因子先增加然后减小. UHMWPE和增容剂的最佳用量分别为4和6 g,此时增容剂在界面达到饱和,分散相达到最佳分布状态,共混物复模量最高,内耗峰低移至2 Hz.
推荐文章
PC/UHMWPE/HDPE-g-GMA共混体系的反应挤出增容机理探讨
聚碳酸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共混
反应挤出
增容机理
PC/UHMWPE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聚碳酸酯(PC)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 共混 流变
UHMWPE/PEG共混方式及配比对UHMWPE缠结行为及性能的影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混合
解缠结
力学性能
界面结构
聚己内酯/聚乳酸共混体系的相形态及其流变行为
聚己内酯
聚乳酸
相形态
流变行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HDPE-g-GMA增容PC/UHMWPE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和动态流变性能
来源期刊 应用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共混物 增容 动态流变
年,卷(期) 2004,(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0-1314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31|TQ320.6
字数 30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518.2004.12.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戴李宗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58 529 12.0 21.0
2 阳范文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4 1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28)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碳酸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共混物
增容
动态流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化学
月刊
1000-0518
22-1128/O6
大16开
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8-184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41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469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