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增容前后共混物的冲击断面形态、Molau实验现象、动态粘弹行为差异的研究和增容共混物抽提物的结构表征,探讨了共混体系的反应挤出增容机理.FT-IR分析表明抽提残余物中含有PC-g-HDPE接枝物,增容共混物的Tg、Tmax向低温方向偏移3~4℃,证实了熔融共混过程中增容剂HDPE-g-GMA的环氧基团与PC的酚羟基发生"原位"化学反应,并生成PC-g-HDPE接枝物;该接枝物分布于两相界面,起到提高界面粘结力、促进UHMWPE分散等作用,产生了良好的增容效果,属反应性增容作用机理.
推荐文章
HDPE-g-GMA增容PC/UHMWPE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和动态流变性能
聚碳酸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共混物
增容
动态流变
HDPE-g-MAH和POE-g-MAH对HDPE/PA6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聚乙烯PE100
尼龙6
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
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
耐热性
PP-g-(GMA-co-St)对PA6/PC共混物的反应增容作用
尼龙6
聚碳酸酯
聚丙烯
多单体
反应增容
UHMWPE/PEG共混方式及配比对UHMWPE缠结行为及性能的影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混合
解缠结
力学性能
界面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PC/UHMWPE/HDPE-g-GMA共混体系的反应挤出增容机理探讨
来源期刊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共混 反应挤出 增容机理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84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320.6
字数 30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38-0479.2005.01.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耀明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82 3420 34.0 48.0
2 戴李宗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58 529 12.0 21.0
3 阳范文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4 18 3.0 4.0
4 高倩斐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碳酸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共混
反应挤出
增容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0438-0479
35-1070/N
大16开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囊萤楼218-221室
34-8
193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4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5171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