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新疆南部主要棉区高密度棉田二代棉铃虫消亡因子主要可以归纳为天敌捕食、寄生、生理死亡、自然损失及人为活动等5个因子.1龄、5~6龄幼虫以及卵是新疆南部主要棉区二代棉铃虫田间自然消亡的主要阶段.各龄期幼虫田间自然存活率分别为53.3%、14.93%、10.60%、8.16%、6.69%、4.62%和2.58%.新疆南部棉产区二代棉铃虫总消亡率为97.95%,种群趋势指数(Ι)为8.877 8.单头二代棉铃虫幼虫蛀食蕾数为0.921~14.35,平均4.92个,其数量与棉花蕾、花、铃数量减少率和产量损失呈正相关,综合棉铃虫危害和当前高密度棉花种植的生产成本,其防治指标为102粒卵/百株.
推荐文章
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
棉铃虫
Bt抗虫棉
防治指标
沿江棉区棉田棉铃虫卵的空间格局
棉铃虫
空间格局
时序动态
棉田优势天敌对棉铃虫种群的控制作用
棉铃虫
捕食性天敌
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疆南部高密度棉田二代棉铃虫种群自然消亡因子及其危害损失分析
来源期刊 新疆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高密度棉田 二代棉铃虫 种群消亡因子 防治指标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92
页数 4页 分类号 S435.622
字数 29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330.2004.0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文超 新疆农科院植保所 57 459 12.0 19.0
2 姚举 新疆农科院植保所 18 208 8.0 14.0
3 白山·哈基塔衣 新疆农科院植保所 1 1 1.0 1.0
4 李号兵 新疆农科院植保所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密度棉田
二代棉铃虫
种群消亡因子
防治指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疆农业科学
月刊
1001-4330
65-1097/S
大16开
新疆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
58-18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18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