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合成平均天气图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中的水汽因子,对2003年6~7月出现在淮河上游的5次暴雨过程的水汽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汽分别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暴雨产生前后,850~500 hPa三层中均以850 hPa水汽含量最大,且辐合亦最明显;当850 hPa和700 hPa天气图上分别在桂林到长沙和昆明到贵阳有>200×10-4kg·s-1·m-1·hPa-1和>100×10-4kg·s-1·m-1·hPa-1的水汽通量大值中心,且上游风速又大于下游时,可考虑未来24 h淮河暴雨的产生;当T213数值产品中淮河上游区域的相对湿度、比湿和水汽通量的预报值大于诊断量的临界值的绝对值时,亦可作为暴雨预报的参考依据.
推荐文章
淮河上游水质污染特征及其综合评价
淮河
水质
多元统计分析
综合评价
淮河上游植被对气象干旱的响应
淮河上游
气象干旱
植被响应
SPEI指数
VCI指数
淮河上游径流年内分配均匀度及变化规律
流量变化
均匀度
变化规律
淮河上游
“07.30”山西区域性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暴雨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GPS大气可降水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03年淮河上游区域暴雨的水汽特征
来源期刊 河南气象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淮河上游 暴雨 水汽 预报指标
年,卷(期) 2004,(4) 所属期刊栏目 天气和气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1
页数 3页 分类号 P458.1+21.1
字数 28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7148.2004.04.0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4)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淮河上游
暴雨
水汽
预报指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与环境科学
季刊
1673-7148
41-1386/P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10号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2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52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