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湄公河次地区有多条结合带.根据它们及相关构造单元的时空演化和配置关系,对其南北延伸和连接提出了一些新的意见:(1)印缅山脉结合带向北延与葡萄-密支那结合带汇合后,西接雅鲁藏布江结合带;(2)葡萄-密支那结合带西接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向南西被实皆右行断裂错断,其错断部分为西缅中央火山弧带北段的夏杜苏-隆东带,其南段可能潜没在古近纪沉积层之下;(3)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延接潞西-抹谷结合带,再南可能潜伏在墨吉群和抹谷群推覆体之下;(4)昌宁-孟连结合带南延接清迈结合带,并在南奔一带与澜沧江结合带相交汇,原先的昌宁-孟连-清迈洋可能与西藏地区的马利-同卡裂谷盆地和双湖-冈玛错小洋盆构成一个类似现今日本海、东海海槽和南海那样呈串珠状分布的盆地带;(5)澜沧江结合带主体为一隐伏在东达山-临沧-景栋花岗岩带推覆体之下的隐伏结合带,向南接清莱-湄他一带的隐伏结合带和马来半岛的文冬-劳勿结合带,向北在西金乌兰湖一带与可可西里-金沙江结合带相交汇,可可西里-澜沧江-文冬-劳勿结合带构成晚古生代冈瓦纲大陆和劳亚大陆的分界;(6)难河-程逸结合带向北延至思茅西边小黑江一带,可能终止在小黑江以北地区,向南接沙缴和贡布-何仙结合带;(7)哀牢山-斯雷博河结合带是新厘定的结合带,从哀牢山向南经南乌河带、老挝奠边府的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线接黎府结合带和斯雷博河结合带;(8)马江结合带同哀牢山带一样,是一个早、晚古生代两个结合带相叠合的带,早古生代的结合带西接金沙江-哀牢山带,向东经红河左行断裂完全复位后可接越北的斋江结合带(华南洋俯冲形成),与之相应的,它们北面的右江裂谷盆地可与黑河裂谷盆地(或小洋盆)和甘孜-理塘小洋盆相对应,构成一个围绕峨眉地幔柱,并受其影响而形成的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的盆地带.
推荐文章
大湄公河次地区构造单元划分
大湄公河次地区
构造单元划分
陆块
大湄公河次区域大豆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大豆锈病
发生
防治
大湄公河次区域
关于我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的战略思考
大湄公河次区域
电力合作
战略意义
大湄公河次区域薇甘菊的防控技术
大湄公河次区域
入侵杂草
薇甘菊
持续治理
显著成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湄公河次地区主要结合带的对比与连接
来源期刊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地区 结合带 特提斯构造域
年,卷(期) 2004,(4)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2
页数 12页 分类号 P542
字数 119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3850.2004.04.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兴振 12 420 9.0 12.0
2 刘朝基 5 193 5.0 5.0
3 丁俊 30 381 12.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7)
共引文献  (118)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219)
二级引证文献  (514)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1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3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3(4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2)
2014(51)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15(69)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62)
2016(7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2)
2017(7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2)
2018(7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5)
2019(7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1)
2020(3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湄公河次地区
结合带
特提斯构造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季刊
1009-3850
51-1593/P
16开
四川成都一环路北三段2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1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2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