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有关苏共二十大早年公布的文件以及最新解密的档案文献表明,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党内活动和社会趋向预示了改革的基础,二十大路线的理论前提是客观存在的。而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是苏联社会变革的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对于斯大林的批判,就其本质而言,是要以此为铺垫改变斯大林的某些政策和做法,平反历史冤案的社会浪潮不过是为赫鲁晓夫提供了一个机会。囿于认识能力和传统思想,苏共二十大并没有从社会变革的层面提出改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根本任务,而仅限于政策性调整和某些具体措施的实施。但无论如何,二十大提供了一种改弦易辙的可能性,一个摆脱斯大林模式束缚的历史机会。对于苏共二十大路线,中共中央最初是完全赞同的。对于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毛泽东在内心是满意的,只是不同意在一般意义上否定个人崇拜。至于探索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的论述与苏联的改革措施及苏共二十大的总结报告相比较,没有更多的新东西。毛泽东认为需要引为借鉴的也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病,而这正是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新领导人已经考虑并在二十大正式提出的问题。从本质上讲,苏共和中共当时都没有摆脱斯大林所指引的道路,毛泽东不过要通过采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方法比苏联走得更快些。正是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中共八大继续探索而产生的思想火花,很轻易地就在突然爆发的波匈事件和反右派运动中熄灭了。
推荐文章
苏共二十大对中共八大的影响
苏共二十大
中共八大
毛泽东
赫鲁晓夫
"以苏为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苏为鉴'
重要线索
以史为鉴--对苏共亡党的浅思考
内因
外因
苏共
启示经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以苏为鉴:毛泽东对苏共二十大的最初反应和思考
来源期刊 暨南史学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斯大林 毛泽东 苏共二十大 社会改革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7-628
页数 42页 分类号 D351.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志华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89 302 11.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斯大林
毛泽东
苏共二十大
社会改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暨南史学
半年刊
16开
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中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