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煤中吡啶型氮的氧化规律,选取吡啶为煤的含氮模型化合物,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烟气分析仪连用,在600~1400℃温度范围内,对其氧化产物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吡啶氧化产物主要是NO、NO2、N2O、CO和CO2.N2O在750~900℃生成量最大;氧气量大于或等于理论氧气量的76%时,CO在650℃存在一个高峰,NOx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氧气量等于理论氧气量的59%时,生成大量CO,抑制了NOx的生成.
推荐文章
咪唑并[1,2-a]吡啶化合物的无溶剂合成及其抗氧化性能
无溶剂合成
Groebke-Blackburn-Bienaymé反应
咪唑
抗氧化
自由基
TBARS百分数
新型腈基取代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
酰胺
丙二腈
腈基取代吡啶类化合物
氧化铝固载氟化钾
催化
合成
几种吡啶类化合物对土壤硝化的抑制作用比较
吡啶类化合物
黑土
红壤
潮土
硝化抑制作用
吡啶类化合物在抗耐多药结核领域的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
耐多药
吡啶
构-效关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模型化合物吡啶加热氧化规律研究
来源期刊 燃烧科学与技术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模型化合物 氧化规律
年,卷(期) 2004,(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2-395
页数 4页 分类号 X131.1
字数 24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6-8740.2004.05.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谭厚章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33 900 17.0 25.0
2 徐通模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66 2391 24.0 39.0
3 惠世恩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87 2248 23.0 37.0
4 赵科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5 153 7.0 12.0
5 车得福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11 1342 20.0 32.0
6 周屈兰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93 854 15.0 2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模型化合物
氧化规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燃烧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1006-8740
12-1240/TK
大16开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天津大学校内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80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1685
相关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英文译名: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973.gov.cn/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农业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