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生态地层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方法,将区内观雾山组划分为五个古生物群落,即Amboglossa-Emanuella群落,Septascolipora-Frachastraea群落,Variatrypa-Ypsilorhynchus群落,Stringocephalus群落及Zhonghuacoelia-Leiorhynchus群落,并讨论了各群落的生物组成、相对丰富度、生态环境及群落时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观雾山期生态地层格架.重新认识了龙门山区Ypsilorhynchus的时限.研究表明,生态地层能提高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及古生物化石的地层价值,为认识古环境及沉积盆地演化提供新资料.
推荐文章
贺兰山中段米钵山组沉积特征及其意义
米钵山组
沉积特征
意义
四川龙门山中段泥盆纪层序地层
龙门山中段
飞来峰
泥盆纪
层序地层
地层格架
沉积环境
四川龙门山中段早埃姆斯期生态地层及古环境新认识
龙门山中段
白石-苟家飞来峰
早埃姆斯期
生态地层
群落
生态环境
四川盆地龙门山北段隐伏构造带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四川盆地
西北部
龙门推覆构造带
隐伏断裂下盘
隐伏构造
天然气成藏条件
勘探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龙门山中段观雾山组生态地层特征及意义
来源期刊 沉积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龙门山中段 观雾山组 古生物群落 生态地层 环境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沉积与矿产、资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3
页数 7页 分类号 Q911.6
字数 436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04.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兵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53 357 9.0 16.0
2 王建坡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1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龙门山中段
观雾山组
古生物群落
生态地层
环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学报
双月刊
1000-0550
62-1038/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
54-4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5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23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