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测定在评估小儿尿道外伤后Ⅱ期尿道成形术疗效的意义.方法 41例小儿尿道外伤后行Ⅱ期尿道成形术(男32例,女9例,年龄范围3~17岁,平均10±4岁),外伤后3~9个月,平均6.5个月.分为第1组16例,行内窥镜尿道成形术;第2组25例,行经会阴尿道成形术;术后1个月行自由尿流率测定和膀胱压力流率测定,记录尿流率(Qmax)、自由排尿量(VV)、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 at Qmax)和A/G值.对照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范围3~12岁,平均8±4岁),因上尿路疾病需要手术治疗而下尿路功能正常.结果 Qmax、VV、PVR、Pdet at Qmax和A/G在第Ⅰ组、第Ⅱ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Q图示第Ⅰ组13例位于非梗阻区、1例位于可疑梗阻区、2例位于梗阻区;第Ⅱ组20例位于非梗阻区、1例位于可疑梗阻区、4例位于梗阻区.二组位于非梗阻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好适应证,内窥镜尿道成形和经会阴开放尿道成形术均可达到治疗目的.小儿尿动力学测定可以评估小儿外伤后Ⅱ期尿道成形术后的尿道功能,帮助早期发现尿道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