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材料工程       
摘要:
对3D-C/SiC复合材料进行拉伸蠕变试验,蠕变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样表面的变化,同时测量试样的共振频率.结果表明,3D-C/SiC除通常CMC所产生的蠕变损伤外,纤维束滑动,纤维束之间的夹角变化,孔隙变形,部分孔隙表面空间位置改变,孔隙表面产生基体微裂纹,损伤在纤维束交叉处更为集中,这些可作为3D-C/SiC蠕变变形的独特机理.电阻和模量的相对变化与蠕变曲线相似,因此电阻和模量都可表征C/SiC材料的蠕变损伤,作为损伤变量.该材料的蠕变属于损伤引起.
推荐文章
3D-C/SiC复合材料的损伤机理
损伤机理
3D-C/SiC
纤维束
高温
界面
3D-C/SiC复合材料热震损伤行为
热震
3D-C/SiC
重结晶SiC
损伤
弹性模量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非线性蠕变流动特性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各向异性
蠕变流动
蠕变面
木塑复合材料的蠕变和应力松弛性能研究
木塑复合材料
温度
蠕变
应力松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D-C/SiC复合材料拉伸蠕变损伤和蠕变机理
来源期刊 材料工程 学科
关键词 蠕变损伤机理 3D-C/SiC 纤维束交叉处 模量 损伤表征
年,卷(期) 2004,(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6
页数 3页 分类号 TB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381.2004.04.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乔生儒 107 852 15.0 21.0
2 韩栋 40 334 12.0 16.0
3 李玫 26 174 7.0 12.0
4 杨忠学 2 13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57)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蠕变损伤机理
3D-C/SiC
纤维束交叉处
模量
损伤表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材料工程
月刊
1001-4381
11-1800/TB
大16开
北京81信箱-44分箱
1956-05-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5866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