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原文服务方: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摘要:
在孔隙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上存在2种观点.水、土应力平衡理论认为:只要开采承压水,就会引发应力失衡并导致地面沉降;而水、土动态平衡理论则认为:除非开采水压力至水、土应力平衡面以下,否则不会引发地面沉降.苏州城市规划区第Ⅱ承压水开采水位与地面沉降动态观测表明,在-33 m处存在一个天然动态水、土应力平衡面.第Ⅱ承压含水层形成后,经上覆堆积物自重压力长期压缩作用,其水压力具较高的压强,这种天然状态下产生的弹性释放储存量可开采利用多少,取决于开采状态下水、土应力平衡时可消耗压力水柱高度中的水头值.因而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是开采水位超过了-33 m,突破了天然状态水、土应力平衡面水位.Ⅱ承压含水层在天然状态受上覆堆积物重力产生的高压强弹性释放储存量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确立该地区孔隙Ⅱ承压水开采不产生地面沉降的临界水位(水、土应力平衡面).这一点对承压水开采条件、可开采资源性质具有重大实际意义.同样可以应用于饱受地面沉降困扰的无锡、常州及周边地区,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政策由单一的封井停采转为目标水位控制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此政策在承压水动力学机制上找到了内在原因.
推荐文章
苏锡常地区Ⅱ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控制研究
Ⅱ承压含水层
超量开采
地面沉降
人工回灌含水层
苏锡常地区
宁波轨道交通规划区域地面沉降特征分析及监测
轨道交通
地面沉降
监测网
宁波
徐州城市规划区煤矿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煤矿采空区
稳定性评价
徐州
深层地热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研究
孔隙型地热水
正常固结地层
地面沉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苏州城市规划区Ⅱ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预防控制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承压水开采 水、土应力平衡面 临界水位 地面沉降 预防控制 苏州
年,卷(期) 2004,(3) 所属期刊栏目 开发利用及灾害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59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42.2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8035.2004.03.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缪晓图 6 49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承压水开采
水、土应力平衡面
临界水位
地面沉降
预防控制
苏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双月刊
1003-8035
11-2852/P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1990-01-01
汉语
出版文献量(篇)
253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95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