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与不加用螺内酯治疗,对24 h尿镁排泄量(UMA)、血浆镁浓度(PMC)、红细胞镁含量(EMC)的影响.方法11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加螺内酯组(第1组56例)和不加螺内酯(第2组55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火焰法测定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6个月时UMC、PMC、EMC的变化情况.动态心电图检测治疗6个月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评价心电的稳定性;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6个月后的6min步行距离(6MWD),评价运动耐力.结果(1)第1组治疗1个月后24 h UMA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治疗6个月后与第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MC与EMC治疗6个月后PMC与EMC的增高与治疗1个月时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第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第2组治疗后24 h UMA呈进行性增加(P<0.01);PMC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而EMC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无差异,治疗6个月时有所下降(P<0.05).(3)第1组治疗6个月后与第2组比较24 h平均窦性心率及室性早搏发生率均较低(分别P<0.05);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期前收缩及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均低于第2组(分别P<0.05);第1组治疗6个月时,6MWD与1个月时比较明显增加[(411±93)m vs (323±89)m,P<0.01].结论(1)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中UMA呈进行增加,第1组治疗后UMA减少,PMC、EMC增加.(2)慢性心力衰竭螺内酯治疗稳定心电与提高运动耐力的作用可能与PMC、EMC有关.
推荐文章
不同比例呋塞米与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慢性心力衰竭
呋塞米
螺内酯
血钾
心功能指标
小剂量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素的影响
充血性心力衰竭
螺内酯
左室射血分数
血清脑利钠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镁代谢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力衰竭,充血性 螺内酯 代谢
年,卷(期) 2004,(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7-38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1.6
字数 25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0126.2004.06.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虹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170 887 15.0 20.0
2 张焰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13 80 5.0 8.0
3 陶军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90 455 12.0 17.0
4 高修仁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70 551 12.0 20.0
5 曾群英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33 154 7.0 10.0
6 李树彬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9 65 3.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力衰竭,充血性
螺内酯
代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月刊
1009-0126
11-4468/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1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0813
相关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Guangdo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官方网址:http://gdsf.gdstc.gov.cn/
项目类型:研究团队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