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测井技术       
摘要:
根据油气在地层中的势和所受到的力理论,认为油气在运移与聚集过程中的主要驱动力为重力和围水压力变化引起的力,而毛细管压力则主要起阻力作用.毛细管压力与储层的孔喉结构、排替压力和油气可进入的孔喉多少有直接关系,所以它对油气的运移与聚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根据毛细管理论,依据油气在低电阻率储层中运移和聚集的特点,阐述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形成机理.由于毛细管压力的作用,如果距离油源较远、油气源中的油气不丰富、储层岩性细、孔隙结构复杂、垂向上物性好的储集层发育较多或单层储集空间足够大等均会导致低电阻率储层中的微中、小孔隙中的水无法排出,致使储层不动水含量过高,从而显示油气层的低电阻率特征,即高含水饱和度是引起油气层电阻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推荐文章
毛细管压力影响油气体系相平衡的理论研究与应用
毛细管压力
油气藏
相态
界面
多孔介质
热力学
应用烃类分段捕获原理研究油气运移聚集过程
四川盆地
川中-川南过渡带
烃类
分段
捕获
油气运聚
成藏
古构造带
大港白水头地区低阻油气层测井评价
[低阻油气层]地质特征储层参数测井评价
低阻油气层识别方法研究
测井
油气层
电阻率
测井曲线
测井解释
新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毛细管理论在低阻油气层油气运移与聚集机理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测井技术 学科
关键词 低阻油气层 运移 聚集 排替压力 毛细管理论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方法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107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122.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1338.2004.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宜仁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11 355 9.0 11.0
2 邓少贵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10 190 8.0 10.0
3 郭璇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91 2.0 2.0
4 任海涛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1 2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73)
二级引证文献  (96)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3(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4(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7(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低阻油气层
运移
聚集
排替压力
毛细管理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测井技术
双月刊
1004-1338
61-1223/TE
大16开
1977-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5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59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