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摘要:
以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和樟子松枯梢病流行规律为依据,提出了防治樟子松枯梢病的主要途径:营造混交林,及时进行抚育伐和透光伐,是防治该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应用0147抗生细菌,含菌量108个/mL抑茵效果达82.1%,林间防治效果达54.1%,该抗生细茵可以定居在樟子松针叶上,成为针叶叶围微生物群落,起到抑制病菌的作用;在6月病茵孢子飞散前,对苗圃和重病林分喷75%百茵清1 000×液、65%敌克松1 000×液、70%甲基托布津1 000×液、65%代森锌500×液,其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0%以上和70%以上.
推荐文章
樟子松枯梢病综合防治经济效益分析
樟子松
枯梢病
综合防治
经济效益
樟子松枯梢病损失估测与防治指标
樟子松
枯梢病
损失估测
防治指标
樟子松枯梢病研究进展
樟子松
枯梢病
研究进展
樟子松苗木枯梢病的药剂防治试验
松枯梢病
防治
樟子松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樟子松枯梢病防治技术
来源期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樟子松 枯梢病 防治技术
年,卷(期) 2004,(5) 所属期刊栏目 "樟子松枯梢病综合防治技术"专题报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105
页数 3页 分类号 S791.253|S763.1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5382.2004.05.03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项存悌 28 238 11.0 13.0
2 李耀民 9 85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37)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樟子松
枯梢病
防治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月刊
1000-5382
23-1268/S
大16开
1957-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23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680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