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 后血肿周围脑水肿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随时间变化的机制,从而为预防脑水肿提供依据.方法 9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1 组:在立体定向仪下将300μl生理盐水注入兔左侧基底节;2 组:注入200μl自身动脉血与100μl生理盐水;3 组:注入 200μl自身动脉血与100μl水蛭素.每组每时相(6h、12h、24h、48h、72h) 各6只兔.脑组织含水量采用干湿重法测量,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测定采用伊文思兰法.结果动脉血组及水蛭素干预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均在48h达到高峰,此后逐步降低.动脉血组伊文思兰(EB)于24h到达高峰,水蛭素干预组伊文思兰(EB)于48h达高峰.结论脑出血后脑水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期可能和血块凝缩、流体静力压有关;至中期时凝血酶是主导因素;后期则主要由于红细胞裂解物的损害.
推荐文章
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进展
脑出血
脑水肿
治疗
金纳多对抗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作用机制
金纳多
脑出血
脑水肿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血红素氧合酶-1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脑出血后脑水肿经时变化机制的探讨
来源期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凝血酶 水蛭素 血脑屏障 红细胞裂解物
年,卷(期) 2004,(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与经验总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6-49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34
字数 25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2754.2004.06.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淑琴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75 652 15.0 20.0
2 吴江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157 910 16.0 22.0
3 杜丹华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34 130 6.0 9.0
4 王维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22 87 5.0 9.0
5 孟令秋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5 62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出血
脑水肿
凝血酶
水蛭素
血脑屏障
红细胞裂解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月刊
1003-2754
22-1137/R
大16开
长春市新民大街519号
12-100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3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50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