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焉耆盆地主要发育NWW、NW向两组逆冲断裂.断裂在平面上主要为两种组合形式:"入"字型组合与雁列式组合;构造变形在平面上表现出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断裂在剖面上的组合主要为叠瓦式、背冲式、对冲式和正花状组合.盆地主要发育NWW向的构造带和NW向构造带,NWW向的构造带具左行压扭性,NW向构造带具右行压扭性,起主导变形作用的是压扭作用,构造变形机制为力源来自于SSW向的压扭作用.
推荐文章
中生代焉耆盆地双侧斜向挤压-基底收缩成因
焉耆盆地
成因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斜向挤压
基底收缩
平衡剖面在焉耆盆地构造演化分析中的应用
平衡剖面
构造演化
构造变形
焉耆盆地
斜向挤压构造的物理模拟及其对焉耆盆地构造解释
砂箱实验
挤压构造
物理模拟
焉耆盆地
焉耆盆地构造变形样式及其控油(气)作用
焉耆盆地
构造
变形样式
油气藏
聚集
保存
控油作用
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焉耆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
来源期刊 煤田地质与勘探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逆断裂 构造变形 压扭作用 焉耆盆地
年,卷(期) 2004,(6) 所属期刊栏目 煤田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
页数 4页 分类号 P542
字数 27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04.06.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祖翼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1 1741 22.0 38.0
2 余培湘 3 38 3.0 3.0
3 刘新月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64 5.0 5.0
4 李方清 1 1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50)
二级引证文献  (44)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逆断裂
构造变形
压扭作用
焉耆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田地质与勘探
双月刊
1001-1986
61-1155/P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82号
52-14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0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22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