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34.5 GHz回旋管毫米波烧结和常规烧结分别制备了纯钛酸钡陶瓷材料,分析和比较了2种烧结方法制备的纯钛酸钡陶瓷材料的介电性能,讨论了毫米波烧结对纯钛酸钡陶瓷材料显微组织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烧结相比,毫米波烧结过程具有更高的固态扩散速率,毫米波烧结陶瓷样品中出现晶粒异常长大的烧结温度更低;毫米波烧结能够显著降低烧结温度;960 ℃烧结15 min的毫米波烧结样品的相对密度为96.6%,而经960 ℃常规烧结60 min的样品的相对密度仅为54.8%.900 ℃毫米波烧结15 min的样品与1 220 ℃常规烧结15 min样品的相对密度相近(分别为88.7%和89.6%),而前者的介电常数(4 224)远高于后者(3 655).
推荐文章
低温烧结新型钛酸钡陶瓷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
钛酸钡
九水偏硅酸钠
无机硅胶
石墨
低温烧结
介电常数
预烧结对反应烧结多孔氮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
多孔氮化硅陶瓷
预烧结
介电性能
抗弯强度
BCB对CSLLT陶瓷的烧结及介电性能的影响
BaCu(B2O5)
CSLLT陶瓷
低温烧结
微波介电性能
烧结助剂
混料次序对钛酸钡介电性能的影响
混料次序
钛酸钡
介电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毫米波烧结对纯钛酸钡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硅酸盐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毫米波烧结 常规烧结 纯钛酸钡 介电性能
年,卷(期) 2004,(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4-1139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174
字数 23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54-5648.2004.09.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积润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72 330 11.0 13.0
2 朱敏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97 592 12.0 20.0
3 郑雷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22 58 4.0 6.0
4 郭伟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63 1185 19.0 33.0
5 王晓霞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4 16 2.0 4.0
6 张燕生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4 20 3.0 4.0
7 粟亦农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5 49 5.0 5.0
8 袁广江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8 54 4.0 7.0
9 吴尔生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2 2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毫米波烧结
常规烧结
纯钛酸钡
介电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硅酸盐学报
月刊
0454-5648
11-2310/TQ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
2-695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75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32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