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温麦6号(多穗型)、徐州25(中穗型)及93中6(大穗型)3种类型品种小麦为材料,在高产、超高产水平下进行了3种氮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300kg/hm2纯氮下,前中各半法与前重法、前重中轻法相比,在小麦产量形成上具有明显优势与特点,表现出前期干物质积累、高峰苗较低;中后期干物质积累、LAI、吸氮量、最终茎蘖成穗率、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较高;同时,抽穗前积累在营养器官中的氮素转移率高,单位施氮量生产力高.综合表明,前中各半法施肥是较适合超高产的施肥方法.
推荐文章
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黄淮麦区
冬小麦
衰老
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
超高产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氮肥后移技术的研究
冬小麦
氮肥后移
超高产栽培
小麦衰老
黄淮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特征研究
黄淮地区
稻茬小麦
超高产栽培
群体特征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品种冬小麦超高产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麦 施肥技术 超高产 吸收积累
年,卷(期) 2004,(6) 所属期刊栏目 土壤肥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58-1160,1180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12.1+1
字数 40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04.06.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洪程 扬州大学农学院 188 5336 40.0 66.0
2 霍中洋 扬州大学农学院 101 3755 35.0 59.0
3 许轲 扬州大学农学院 88 3438 31.0 57.0
4 戴其根 扬州大学农学院 139 4372 35.0 6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68)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79)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4(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
施肥技术
超高产
吸收积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