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了解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抗晚霜冻害的能力.[方法]于2006~2007年统计28个不同成熟期、穗型小麦品种遭遇晚霜冻害的伤害率,调查各品种抗晚霜冻害的能力.[结果]在相同气候条件下,早熟小麦品种平均伤害率(冻伤率、冻死率)最大,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最小.各品种各级冻害均有发生,0、1级冻害占很大比重.大穗型小麦品种伤害率最大,中穗型品种次之.多穗型品种最小.1级冻害3种穗型相差不太;2级伤害多穗型最低;3、4级冻害大穗型偏高.冻害程度的轻重和小麦发育时期的早晚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早熟的大穗品种冻害程度最重,晚熟的中穗品种冻害程度最轻.
推荐文章
晚霜冻害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晚霜冻害
小麦
智能霜箱
穗型
产量结构
我国核桃晚霜冻害研究进展
核桃
晚霜冻害
研究进展
冬小麦晚霜冻害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分析
晚霜冻害
冻害指数
EOF分析
Morlet小波分析
冬小麦晚霜冻害补救措施效应研究
小麦
晚霜冻害
补救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抗晚霜冻害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熟期 穗型 晚霜冻害 伤害率
年,卷(期) 2008,(14) 所属期刊栏目 农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19-5820
页数 2页 分类号 S512.1
字数 15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08.14.05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熊坤 6 23 2.0 4.0
2 任德超 10 36 4.0 5.0
3 黄绍华 6 29 3.0 5.0
4 胡新 15 176 6.0 13.0
5 朱培培 6 26 3.0 5.0
6 赵敬领 3 1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3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79)
二级引证文献  (36)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熟期
穗型
晚霜冻害
伤害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相关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kjzc.jhgl.org/
项目类型:重大项目
学科类型:能源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