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人工智能霜箱模拟自然界晚霜冻害过程,对大穗(s9538、兰考906)、中穗(豫麦21号、陕225)、多穗(临汾7203、鲁资0885299)类型的小麦品种在经历低温处理后产量因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穗型小麦(临汾7203、鲁资0885299)在经历晚霜冻害后比另外两类小麦表现增产,其中单株穗数较对照增加幅度最大(32.98%、37.19%),单株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36.36%、38.40%.千粒重在处理后都呈降低趋势,并且多穗型小麦(临汾7203、鲁资0885299)降低幅度最大,中穗小麦(豫麦21号、陕225)降低幅度最小.穗粒数在低温处理后中穗型小麦(豫麦21号、陕225)呈降低趋势,另外两类呈增加趋势,并且多穗型小麦(临汾7203、鲁资0885299)增加幅度最大.
推荐文章
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抗晚霜冻害研究
熟期
穗型
晚霜冻害
伤害率
冬小麦晚霜冻害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分析
晚霜冻害
冻害指数
EOF分析
Morlet小波分析
农田尺度下冬小麦晚霜冻害空间差异及原因分析
冬小麦
农田尺度
晚霜冻害
空间分区
发育进程
土壤肥力
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害风险区划
冬小麦
晚霜冻害
灾度函数
风险区划
河南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晚霜冻害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来源期刊 河南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晚霜冻害 小麦 智能霜箱 穗型 产量结构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58
页数 分类号 S512.1
字数 19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3268.2011.05.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新 30 220 10.0 13.0
2 黄绍华 5 60 4.0 5.0
3 张福娟 13 59 4.0 7.0
4 葛君 11 66 4.0 8.0
5 任德超 20 142 8.0 11.0
6 朱培培 11 57 4.0 7.0
7 赵敬领 9 44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3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96)
二级引证文献  (68)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7(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2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晚霜冻害
小麦
智能霜箱
穗型
产量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农业科学
月刊
1004-3268
41-1092/S
大16开
郑州市农业路1号
36-32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734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598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