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报道国内首见棒状弯孢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1例.方法取皮损标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根据其镜下形态鉴定致病菌种.结果患者为17岁男性.9年前面部外伤后出现暗红色斑块和疣状增生至今,已扩散至左上臂.损害刮取物直接镜检见棕色分支分隔菌丝.标本培养有黑色菌落生长.镜检见棕色分支分隔菌丝和大量棒状、3~4个分隔的棕色孢子,单个或成群生于分生孢子梗的顶端和侧缘.组织病理显示为慢性肉芽肿.PAS染色见串珠状不规则膨大的菌丝.结论根据其形态学特点,菌种被确定为棒状弯孢.
推荐文章
枝状枝孢引起皮肤暗色丝孢霉病1例
枝状枝孢
暗色丝孢霉病
伊曲康唑
枝孢样枝孢霉致囊肿性痤疮样皮肤暗色丝孢霉病1例
枝孢样枝孢霉
囊肿性痤疮
暗色丝孢霉病
国内外203例中枢神经系统暗色丝孢霉病回顾分析
暗色真菌
暗色丝孢霉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交织帚枝孢霉致透明丝孢霉病国内首例
交织帚枝孢霉
交织支顶孢霉
透明丝孢霉病
舍他康唑
碘化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国内首见棒状弯孢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
来源期刊 中华皮肤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棒状弯孢 皮肤暗色丝孢霉病
年,卷(期) 2004,(8)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3-445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1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0412-4030.2004.08.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经莴 江苏省金坛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84)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5(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棒状弯孢
皮肤暗色丝孢霉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皮肤科杂志
月刊
0412-4030
32-1138/R
大16开
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街12号
28-30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61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522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