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自从1967年van Wezel成功地将小的球形颗粒作为细胞生长的三维支架以来[1],有关微球的研究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不规则的颗粒的形态容易在人体内引起炎症反应,且影响骨形成的速度,因此,一般倾向于使用具有光滑表面的球形颗粒作为组织缺陷填充的材料[2].微球(Microsphere)一般指粒径在50nm~2mm之间的球形颗粒,生物活性微球体带有反应性基团如-NH2,-COOH,-SH等.微球由于具有较小的尺寸而致使其具有明显的表面效应如材料的亲和性好、生物相容性好、以及在生物体内易吸收、易游走等特性[3].近几年来,随着微球载体材料种类的不断增加,微球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已广泛的应用于细胞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临床诊断与治疗等众多领域.本文拟从不同材料的微球在药物载体以及组织工程等两个方面简要评述了近几年有关微球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推荐文章
PHEMA多孔微球和微囊的制备及生物医药应用进展
微球
微囊
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
多孔结构
生物吸附
药物载体
亲和乳胶微球的研究及应用
亲和乳胶
乳液聚合
功能微球
生化应用
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聚乳酸载药微球
制备方法
靶向性
碳微球的研究进展
碳微球
制备
生物质
水热
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物活性微球的医学应用及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中华中西医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与讲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3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1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木森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23 1161 18.0 25.0
2 吕宇鹏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1 536 13.0 19.0
3 孙瑞雪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 88 4.0 6.0
4 安祥海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9)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9(1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中西医杂志
半月刊
1606-8106
98-0606/R
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598-1号(香港九龙九龙湾淘大花园D座3408室)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14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1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