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其生物学性状进行观察.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培养法相结合,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绘制其生长曲线,用倒置显微镜、细胞爬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生物学性状.结果:密度梯度离心后,活细胞比例在95%以上,贴壁培养的细胞呈纺锤形,细胞增殖力强,平均倍增时间为32 h,细胞的增殖能力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有所下降.结论: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培养相结合可以提高细胞分离效率.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稳定,增殖力强,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推荐文章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法
诱导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其形态观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
培养
奶牛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奶牛
脂肪
间充质干细胞(MSCs)
生物学特性
体外增殖能力
分化潜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生物学性状
年,卷(期) 2004,(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3-26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8
字数 38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0034.2004.05.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卫小春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 256 1901 21.0 31.0
2 李鹏翠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 53 177 6.0 11.0
3 丁娟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 17 84 6.0 8.0
4 陈崇伟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 9 99 6.0 9.0
5 杨自权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 59 337 10.0 13.0
6 郝一勇 太原钢铁总公司医院骨科 4 48 4.0 4.0
7 焦强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 12 67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9)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1(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生物学性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骨伤
月刊
1003-0034
11-2483/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甲16号
82-393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2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1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