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摘要:
以热释电效应用于低温余热动力回收为背景,对采用40 μm厚的热释电材料共聚物偏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60/40))薄膜作工作介质的热释电转换循环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避免失去自发极化的适宜工况条件下,可以直接实现连续的热释电转换循环;施加电压对热释电电流和热释电转换输出的电能密度都有较大的影响,在相同的温度范围和变化率下,随着施加电压的增加,热释电电流增大;提高低端电压和高低端压差有利于增加输出电能密度.在温度为40~70 ℃的范围内,当高端电压为900 V(电场强度为225 kV/cm)时,热释电转换净输出电能密度(单位体积热释电材料所生产的电能)可达40 mJ/cm3.这种热释电转换将在低温余热动力回收领域具有可能的应用前景.
推荐文章
红外探测用无铅铁电陶瓷的热释电特性研究进展
铁电陶瓷
红外探测
热释电效应
钙钛矿结构
热释电材料及其应用
热释电材料
热释电红外探测器
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
PLCT系列热释电薄膜的最新研究进展
(Pb (1-x-y) LaxCay)Ti (1-x /4)O3
热释电薄膜
热释电性能
介电性能
铁电性能
结晶性能
低温废热高效回收系统的(火用)优化
低温废热
闪蒸器
闪蒸-混汽热力系统
(火用)回收率
废热回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热释电效应用于低温余热动力回收的研究
来源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热释电效应 低温余热 动力回收
年,卷(期) 200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1,42
页数 5页 分类号 TK0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987X.2004.0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鱼剑琳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1 214 7.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热释电效应
低温余热
动力回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月刊
0253-987X
61-1069/T
大16开
196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1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