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天文历法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包括年、月、日、时、节气的安排,还包括日、月、行星的运行、交食、晷影、漏刻、恒星出没和天空分区等。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少成语就是从中演化出来的。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即夜半、鸡鸣、昧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三更”指深夜时光。“鸡鸣而起”形容勤奋不怠。“日中必彗”是说中午的时候一定要将东西拿出来晒,比喻做事要抓紧良机。“日中则昃”常比喻事物盛极则衰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反面。“日昃忘食”形容专心致志,孜孜不倦。日出又叫“朝”、“旦”、“早”、“晨”,日入又叫“暮”、“夕”、“晚”、“昏”、“旰”。相关的成语不胜枚举,如朝三暮四、朝令夕改、晨兴夜寐、早出晚归、昏定晨省、宵衣旰食等。古人还利用天干地支来纪年。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顺序寅在卯前,成语“寅吃卯粮”就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丁是丁,卯是卯”是说干支不能搞错,形容办事认真,一点不马虎。“甲子之年”指六十岁的年纪。“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每...
推荐文章
元王朝时期的天文台和历法
天文台
天文仪器
历法
中西合璧的辽代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
天文图
辽历
黄道十二宫
中西合壁
星命总括
古代占星术与中国古代天文地理
中国古代
天文
占星
地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成语和古代天文历法
来源期刊 高中生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年,卷(期) 2004,(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
页数 1页 分类号 G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中生:高考
月刊
1671-329X
43-1367/G4
长沙市望城区银星路二段599号
42-251
出版文献量(篇)
1303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