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从银杏外种皮中得到银杏酸混合物及三种单体,研究银杏酸的抗菌活性及其侧链与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银杏酸混合物、各单体及水杨酸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银杏酸混合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等G+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水杨酸无侧链,无抗菌活性.银杏酸侧链为C13:0时抑菌效果最强.结论:银杏酸的侧链是其产生抗菌活性的主要效应部位,侧链长短是银杏酸抗菌作用强弱的关键.
推荐文章
银杏酸单体制备及其抗菌活性
银杏外种皮
银杏酸
单体
抗菌活性
银杏酚酸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银杏酚酸
分离
鉴定
抑菌
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酸的抗菌活性研究
银杏叶提取物
银杏酸
抑菌
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研究
银杏外种皮
银杏酸
病原真菌
抗菌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银杏酸单体的抗菌活性研究
来源期刊 中药材 学科
关键词 银杏酸 结构 抗菌活性
年,卷(期) 2004,(9) 所属期刊栏目 药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1-663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3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1-4454.2004.09.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钧 江苏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157 2651 28.0 41.0
2 朱伟 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 121 743 14.0 21.0
3 谢吉民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25 1011 17.0 27.0
4 钱之玉 117 1984 22.0 37.0
5 杨小明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60 689 16.0 2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5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71)
二级引证文献  (132)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0(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6(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7(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8(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银杏酸
结构
抗菌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药材
月刊
1001-4454
44-1286/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24号中粤大厦10楼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967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220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