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脑血管顺应性获得过程中微循环的变化.方法选择Wistar大鼠18只,分成2组:A组,右颈总动脉结扎当天(n=8);B组,右颈总动脉结扎3 d后(n=10),3 d后,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采用低血压法使平均动脉压下降到50 mm Hg,维持30 min后,使血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90 min后,用激光多谱勒法测定双侧半球脑表25处局部脑血流(lCBF).以25处lCBF的中位数代表区域脑血流(rCBF).结果在脑缺血前后,A组的左右双侧大脑半球rCBF值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缺血中以及缺血后90 min,右侧脑血流较左侧脑血流显著增高(P<0.05).结论颈总动脉闭塞后所造成的脑缺血在3 d内完成了脑血管顺应性的建立,其机制为脑微循环状态得到改善.
推荐文章
组织工程血管支架顺应性测试系统
血管支架
测试系统
顺应性
弹塑性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病人脑血流指标及微循环状态的变化研究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
脑血流指标
微循环状态
血黏度
蛋白激酶C活性在脑血管痉挛过程中的变化
脑血管痉挛
蛋白激酶C
内皮素
脑血管顺应性与血液理化特性的关系
血液流变学
脑梗死
脉动流
血液化学分析
超声检查,经颅多普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脑血管顺应性获得过程中微循环的变化
来源期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颈总动脉 闭塞 脑血管 微循环 大鼠
年,卷(期) 2004,(4)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0-48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
字数 16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1001-9030.2004.04.03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振全 沈阳军区沈阳总医院神经外科 48 115 6.0 8.0
2 魏学忠 沈阳军区沈阳总医院神经外科 86 399 10.0 16.0
3 赵明光 沈阳军区沈阳总医院神经外科 31 144 7.0 10.0
4 范涤 沈阳军区沈阳总医院神经外科 14 65 6.0 7.0
5 潘冬生 沈阳军区沈阳总医院神经外科 22 59 6.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颈总动脉
闭塞
脑血管
微循环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月刊
1001-9030
42-1213/R
大16开
武汉市东湖路165号
38-85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168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6989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