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儿童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以探索其在前DIC(Pre-DI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DIC组和Pre-DIC组,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抗凝血酶III(AT-III),用ELISA法检测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TAT)、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结果 DIC组(n=17)患儿TAT、TF含量显著升高,AT-III含量显著降低、TFPI含量稍降低,与正常对照组(n=18)比较,TF、AT-III差异有显著性(P<0.01).TAT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FPI差异无显著性(P>0.05).DIC前状态组(n=28)患儿TAT、TF含量显著升高、AT-III含量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TFPI差异无显著性.AT-III、TAT、TF对Pre-DIC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5.7%、89.3%、96.4%,特异性为64.7%、76.5%、82.4%;联合应用3项指标其灵敏度为82.1%,特异性为88.2%.结论凝血分子标志物AT-III、TAT、TF能早期反体内凝血及抗凝血系统的活性,对Pre-DIC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多项分子标志物的联合应用可提高Pre-DIC的确诊率.TF对DIC的发展和进程具有预示作用.
推荐文章
肾癌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肾细胞癌
分子标志物
诊断
监测
预后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高血压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宫颈癌前病变与生物标志物
宫颈癌前病变
生物标志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诊断儿童DIC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医师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儿童 诊断
年,卷(期) 2004,(12) 所属期刊栏目 检验与临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88-1689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2
字数 27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8-1372.2004.12.05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敏翠 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研所 58 128 6.0 7.0
2 方亦兵 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研所 14 56 4.0 7.0
3 肖政辉 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研所 107 636 15.0 18.0
4 祝兴元 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研所 36 148 7.0 10.0
5 李梨平 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研所 41 190 8.0 11.0
6 邹爱军 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研所 16 51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儿童
诊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师杂志
月刊
1008-1372
43-1274/R
大16开
长沙市芙蓉区新军路43号中国医师杂志社518办公室
42-141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75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507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