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在预防或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和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新西兰兔制备缺血预适应(IP)、缺血-再灌注损伤(RI)、持续缺血(CI)和正常对照组(control)4种模型.模型制备后采集血标本,以及心脏病变部位心肌标本,并常规组织学处理、石蜡包埋后切片.结果:①CI组心肌梗死面积最大,其次为RI组,均明显高于IP组(P<0.01);②RI组和CI组的血清各项心肌酶含量均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IP组(P<0.01),而后两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RI组和CI组的血浆SOD活性均明显降低,尤其以RI组最为显著,与IP组和control组相比较(P<0.01);而在control组和IP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RI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④缺血预适应组虽然也有一定的心肌细胞凋亡率,但较再灌注损伤组和持续缺血组则明显为低(P<0.001).⑤从各组心肌梗死面积与细胞凋亡发生率的相关分析中,可见心肌凋亡细胞的数量与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RI、IP和CI组的γ值分别为0.92,0.94和0.87,P<0.01).结论:在心肌缺血缺氧早期,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与心肌细胞凋亡数量的多少有关;缺血预适应处理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和持续缺血引起的心肌损伤,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同时能明显减少这2种情况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率.
推荐文章
缺血预适应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再灌注损伤
氧化性应激
线粒体
缺血预适应
缺血预处理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导的Na+-K+-ATP酶异常表达
缺血预处理
心肌
Na+-K+-ATP酶基因表达
毛花甙丙
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的影响
四肢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大鼠,Wistar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炎症反应
缺血再灌注
细胞因子
炎症细胞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环氧合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缺血预适应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海南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系列研究成果报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7-482
页数 6页 分类号 R542.2
字数 44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1237.2005.06.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建章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 34 172 9.0 12.0
2 姚震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58 185 6.0 12.0
3 焦解歌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 22 80 5.0 8.0
4 翁阳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 50 208 7.0 12.0
5 尹瑞兴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 7 44 3.0 6.0
6 顾申红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45 182 8.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缺血预适应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南医学院学报
半月刊
1007-1237
46-1049/R
大16开
海南省海口市学院路3号
84-14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70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544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