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首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并结合模型簇法研究了Cu+和ZSM-5沸石的相互作用.所有模型簇采用B3LYP混合方法对氢原子在3-21G基组水平上,对硅、铝、氧原子在6-31G(d)基组水平上进行了全优化和频率分析.考虑到过渡金属Cu的内层电子相对论效应比较明显和计算速度因素的影响,采用有效核势法(ECP)处理了Cu原子.对Cu+与沸石分子筛模型簇的两种配位方式的结构与能量进行了着重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u+与沸石分子筛骨架以二配位的键合方式结合在结构上是最优的、能量上是有利的,是研究NO分子在Cu改性沸石分子筛上优先选择的模型簇.
推荐文章
Ag+和ZSM-5沸石相互作用及其对NO吸附的理论研究
密度泛函理论
Ag-ZSM-5
模型簇法
NO
多级孔ZSM-5沸石分子筛的制备研究进展
多级孔分子筛
ZSM-5
模板剂法
孔壁晶化
前驱物自组装
多级孔ZSM-5沸石分子筛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多级孔
沸石分子筛
ZSM-5
后处理法
模板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u+和ZSM-5沸石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来源期刊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Cu-ZSM-5 模型簇法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天然气及其凝液的利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
页数 2页 分类号 O6
字数 121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3426.2005.01.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作刚 9 184 7.0 9.0
2 刘晨光 29 532 14.0 22.0
3 吕仁庆 8 121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7)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密度泛函理论
Cu-ZSM-5
模型簇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双月刊
1007-3426
51-1210/TE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华阳天研路218号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47
总下载数(次)
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