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摘要:
防突变浓度(MPC)是一种检测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方法,最早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Xilin Zhao研究小组于1999年提出.MPC的定义是:当>1010CFU的细菌接种在含不同浓度抗菌药物的琼脂平板上,没有细菌生长的平板中的最低药物浓度.它同时抑制了敏感菌株和常规耐药突变菌株的生长.在此浓度上,细菌必须同时存在两种耐药机制或双酶突变才能生长.对于一些C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常规剂量给药时,其MPC低于血/组织的药物浓度.可以阻止突变菌株的生长.
推荐文章
喹诺酮类药物及细菌对其耐药性机制研究进展
喹诺酮
拓扑异构酶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性
qnr基因
qepA基因
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奈瑟氏淋球菌
氟喹诺酮类
药物敏感性
琼脂稀释法
纸片扩散法
喹诺酮类药物致细菌死亡的作用机制
喹诺酮类
致死性
作用机制
促旋酶
拓扑异构酶Ⅳ
染色体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肠球菌突变抑制浓度的研究
肠球菌
左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
MPC
MIC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细菌突变耐药株的选择
来源期刊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学科
关键词 氟喹诺酮 C8-甲氧基 耐药性变异 防突变浓度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和编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3
页数 2页 分类号 R978.1+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8751.2005.01.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晓菊 205 1902 22.0 33.0
2 豆虎 7 18 3.0 4.0
3 康梅 86 670 12.0 2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氟喹诺酮
C8-甲氧基
耐药性变异
防突变浓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双月刊
1001-8751
51-1127/R
大16开
198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3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14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