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记录了阔鳞瘤蕨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及幼孢子体形成的整个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成熟孢子黄色,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肾形,近极单裂缝,表面具大小不一的球形颗粒.接种后6~8 d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形成3~7个细胞的丝状体.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接种后30 d左右进入片状体阶段,毛状体出现在片状体形成之后,幼原叶体短舌状,成熟原叶体心脏形.精子器在接种后60 d左右开始产生,颈卵器在精子器发生后10 d左右形成,每个原叶体上只能形成一个受精卵.培养基培养的片状体常在基部进行营养繁殖.
推荐文章
江南星蕨配子体形态发育的研究
江南星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剑叶凤尾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剑叶凤尾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槲蕨配子体形态发育研究
槲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叉蕨科4属5种植物配子体的发育模式及其系统学意义
肋毛蕨属
轴脉蕨属
配子体
黄腺羽蕨属
叉蕨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阔鳞瘤蕨(水龙骨科)配子体形态发育的研究
来源期刊 植物研究 学科
关键词 阔鳞瘤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8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7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102.2005.01.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艳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8 201 7.0 14.0
5 李东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13 1654 23.0 34.0
6 刘燕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111 1528 23.0 32.0
7 刘保东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 91 562 12.0 18.0
8 石雷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99 2483 29.0 4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75)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0(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1(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3(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阔鳞瘤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研究
双月刊
1673-5102
23-1480/S
大16开
哈尔滨市和兴路26号东北林业大学
14-77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3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979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