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考察了不同结构的含氧化合物对汽油抗爆性能的影响,以便汽油抗爆组分分子结构的设计和不同有机物抗爆性能的推测.在实验过程中筛选出几种酚类化合物和叔丁基含氧化合物等作为汽油抗爆添加剂.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含氧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油溶性和一定的抗爆性.在酚类化合物中混合甲酚的抗爆性最好,当添加剂的体积分数为1.0%时,加剂油的研究法辛烷值(RON)可以提高1.5.叔丁基含氧化合物大多具有比MTBE更好的抗爆性能,当添加剂的体积分数为3.0%时,加剂油的RON可以提高1.0左右,并且混合甲酚和碳酸二甲酯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抗爆作用,当添加剂的体积分数为3.0%时,可将加剂油的RON提高2.9.
推荐文章
汽油中含氧化合物组分的技术进展
汽油
含氧化合物
MTBE
TAME
多维气相色谱法测定清洁汽油中的含氧化合物
多维气相色谱法
含氧化合物
清洁汽油
甲烷转化合成C2含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甲烷
C2含氧化合物
直接合成
间接合成
均相体系
非均相体系
甲烷选择性氧化制含氧化合物催化剂研究进展
甲烷
选择性氧化
活性物种
反应机理
催化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含氧化合物对汽油抗爆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含氧化合物 汽油抗爆剂 辛烷值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化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9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624.7
字数 20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05.04.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祖宾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168 1735 22.0 33.0
2 齐邦峰 33 366 11.0 17.0
3 王璐璐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72 216 7.0 11.0
4 于海莲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5 70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56)
二级引证文献  (6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含氧化合物
汽油抗爆剂
辛烷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2-6952
21-1504/TE
大16开
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丹东路西段1号
8-25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6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2790
论文1v1指导